中国网球公开赛,中网2025,China Open网球,中网赛程,中网签表,中网直播/全面聚焦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(China Open)赛程、签表、比分直播、冠军赔率及选手动态,打造中文网球资讯首选平台。“一个停办四年的赛事,刚宣布回归就敢把奖金拉到120万英镑,直接叫板英国锦标赛! ”这可能是2025年斯诺克圈最炸裂的消息。
不久前,世界斯诺克巡回赛(WST)主席史蒂夫·道森在采访中透露,中国公开赛的复办已进入实质性协商阶段,而它的回归不仅带着“不低于120万英镑”的总奖金计划,更可能颠覆斯诺克赛事传统的奖金格局。
要知道,当前英锦赛的总奖金仅为120.5万英镑,而中国公开赛在2019年停办前,奖金已飙升至100万英镑,冠军奖金22.5万英镑,仅次于世锦赛。
它的前身是1995/96赛季的泰国经典赛,1999年首次以“中国国际赛”之名登陆上海,次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公开赛。 但早期的赛事命运多舛,因市场基础和球员实力不足,2002年后一度停摆。 转折点在2005年——18岁的丁俊晖持外卡参赛,一路击败艾伯顿、傅家俊等名将,并在决赛中9-5挑落“台球皇帝”亨得利,成为中国首位排名赛冠军。 这场胜利不仅让赛事彻底扎根中国,更点燃了国内斯诺克的热情。
2005年,中国公开赛总奖金仅20万英镑,冠军拿3万;到2018年,这一数字已暴涨至100万英镑,冠军奖金22.5万英镑,成为当时全球奖金第二高的斯诺克赛事,仅次于世锦赛。 而同期英锦赛的冠军奖金为20万英镑,中国公开赛在奖金层面已实现反超。 2019年,尼尔·罗伯逊夺冠后,赛事因疫情暂停,但它的奖金体系始终是球员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赛事能屡次“破圈”,离不开其对顶级球员的吸引力。 奥沙利文曾两次夺冠,塞尔比在2010-2018年间五进决赛三度称王,而丁俊晖更是在2005年和2014年两度捧杯。 2018年,赛事还迎来关键改革:赛制升级为11局6胜(1/4决赛前)、19局10胜(半决赛)和21局11胜(决赛),并移师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,场馆容量扩至6300人。 这些改动不仅提升了比赛观赏性,更让中国公开赛与北京马拉松、中国网球公开赛并称为“北京三大国际经典赛事”。
WST对复办后的中国公开赛显然寄予厚望。 道森明确表示,新赛事需“规模更大、品质更高”,且要具备可持续性。
而中国市场的潜力已成为关键筹码——过去两年,斯诺克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大奖赛成功试水,赵心童等中国球员的国际突破更是拉动了本土关注度。
此外,WST与BBC续约至2032年、第五频道加入转播等动作,也为赛事全球化铺垫了基础。
尽管回归时间未定(可能在2026或2027赛季),但120万英镑的奖金锚定已让球员们蠢蠢欲动。 目前斯诺克世界中,仅有世锦赛(冠军50万英镑)和沙特大师赛(冠军50万英镑)奖金更高,大师赛作为邀请赛冠军奖金为35万英镑。 中国公开赛的回归,很可能将直接冲击英锦赛“年终第二大赛”的地位。
它是丁俊晖梦开始的地方,是塞尔比、罗伯逊等传奇球员的鏖战之地,更是中国斯诺克从边缘走向核心的见证者。 而随着赵心童、范争一等新一代球员的崛起,复办后的赛事或许将迎来更多中国面孔的决战时刻。